资源导航

【樊登】读书:深度工作

712次浏览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更新于2018-02-22 07:54:40

672 MB

类型:百科

Tags:樊登  

资源简介:

 【樊登】读书:深度工作

樊登,樊登读书会发起人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系,获得了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系工学学士学位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在大学期间获得过全国名校辩论邀请赛冠军 ,全国大专辩论会冠军等荣誉称号。之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学位 。

曾主持过的节目有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 、《12演播室》 、《选择》、《三星智力快车》、《成长在线》系列节目《爸爸培训班 、《奋斗》 、《给你一个亿》、《商界传奇》 等。

《深度工作》
荐 语
在微信、微博、网游、直播、淘宝……种种网络社交、娱乐、购物当道的时代,我们必须静下来反思:互联网是为我们所用的工具,还是早已控制和瓜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将我们引向浮浅的深渊。
无论出于更好地谋生,还是获得人生的价值,我们都需要深度工作,并刻意训练这种能力。
本书不仅剖析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实践工具,助我们有效提升专注力,继而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
当然,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首先你得想要改变,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 者 简 介
[美]卡尔·纽波特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作家,著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等畅销作品。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深度工作》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认识深度工作
1.相关概念
2.新经济中取得成功的3类人
3.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4.降低深度工作的思维定式和偏见
二、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1.工作要深入
2.拥抱无聊,克服分心
3.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
4.砍掉浮浅工作
正 文
一、认识深度工作
1.相关概念
什么是深度工作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什么是浮浅工作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2.新经济中取得成功的3类人
高级技术工人
经济学家布林约尔松和麦卡菲强调,善用智能机器且具有创造性的人,其工作价值将会越来越高。
案 例
数据奇才内特·西尔弗,曾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预测了50个州的选举结果,并创办了一个用数据来分析所有现象的新闻网站。
超级明星:行业尖子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才市场全球共享的趋势越来越流行,这意味着行业中的超级明星将会取得成功,而余下的人则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案 例
王牌程序员大卫·海涅迈尔·汉森是开发公司Basecamp的合伙人,也是一名电脑程序明星,他创造了ruby on rails网站开发框架,为当前网络上最流行的网站提供了基础。
如果聘用汉森这样的程序员,不仅能高效完成任务,还可以节省提供办公室、聘用全职员工的成本,达到支付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结果的目的。
所有者:拥有资本
新经济形势下,有资本投入新科技、促成大重组的人,将具备巨大的成功优势。
案 例
经济生活赢家约翰·杜尔,他是硅谷风投公司凯鹏华盈的普通合伙人。杜尔成功投资了多家引领科技变革的企业,包括推特、谷歌、亚马逊、网景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等。在作者写作本书时,他的个人净资产超过30亿美元。
3.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新经济形势下,赢家需要具备以下两种核心能力: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工作质量和效率都达到精英水平的能力。
而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深度工作的能力。深度工作将助你迅速掌握困难事物和实现精英级产出。
案 例
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在受聘成为正教授时,就已经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和一本畅销书。其高产出的核心原因是:充分利用了生产力规律(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实现深度工作。
4.降低深度工作的思维定式和偏见
最小阻力原则
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反馈和标准,我们倾向于采取最简易的行为,即浮浅工作更简单。
案 例
频繁召开项目例会。这些会议往往使人无法持续专注,导致日程工作无法及时完成。而人们仍旧坚持开的原因,是因为这样更简单。并且多数人不愿自己去管理时间和工作任务,而是让每周例会迫使他们采取一些行动,或者提供一种取得进展的可视幻象。
忙碌代表生产力
当工作的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多数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即围绕浮浅工作表面忙碌。如2013年雅虎新任首席执行官玛丽莎·梅耶尔认为:如果你看起来不忙碌,我就认为你的产出不高。
对互联网顶礼膜拜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技术垄断时代,深度工作让位于分散精力的互联网行为。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我们不再权衡新科技的利弊,开始自以为是地认定,只要是高科技就是好的。
二、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1.工作要深入:6个策略
选定适合你的深度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实现深度工作最大化。如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通过屏蔽个人邮箱,实现无人干扰的高度专注。
双峰哲学,指将时间分成两块,分别用于深度工作和其他事务。如卡尔·荣格隐居树林里的小石屋,将一部分时间用于不受干扰地写作;其它时间则用于在诊所看病、在大学讲课等。
节奏哲学,指将深度工作转化成常规习惯。例如链条法:每天坚持某个习惯,并且在每天完成后,在日历上划一个大大的红×,过几天就能连成一条链子。继续保持下去,这条链子会越来越长。
新闻记者哲学,指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如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因为工作的训练,让他养成了特别的工作习惯--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
习惯化
通过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实现最大化的深度工作效果。如查尔斯·达尔文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每天按照严格的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拆阅信件、思考、工作等。
养成高效习惯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第一,确定适合进行深度工作的场所,并设定工作时长。
第二,设置工作时的规则和程序,确保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规定不能使用网络,或者设定每隔20分钟产出的文字数量。
第三,做些事支持自己的工作,确保大脑保持高深度水平。比如提供足够的食物,或通过散步等方式帮助大脑保持清醒。
要有大手笔
通过对周围惯常环境做出巨大的改变,辅以投入可观的精力或金钱,由此提升任务的外现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的提升,将降低大脑继续拖延的本能,让人更有激情和能量投入深度工作。
案 例
J.K.罗琳写作《死亡圣器》期间,入住爱丁堡中心的五星级酒店,由此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本书。
不要独自工作
在恰当时机采用协作方式,可以推动深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但不能过分追求交流,以免破坏专注的状态。
案 例
贝尔实验室的开放空间将固态物理学家、量子论学家和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者汇聚一堂。这样的协同交流成为发明晶体管的前提。
像经商一样执行--4个原则
第一,明确最高目标。这样有助于集中精力达成目标。
第二,抓住引领性指标,即专注于在最高目标上投入的深度工作时间。
第三,准备醒目计分板。将深度工作时间记录在计分板上,一方面营造竞争氛围,驱使人专注,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动机。
第四,定期问责。比如在每周工作回顾中,反省自己的表现以不断调整,并利用它制定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图安逸:定期放松大脑有助于深度工作
定期放松大脑的三个原因:
第一,安逸时光利于提升洞察力。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复杂的工作挑战。
第二,安逸时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能量。保持专注需要自主性注意力,但它是有限的,而无干扰的休息可让自主性注意力复原。
第三,晚间安逸时光中放下的工作一般没那么重要。如果日程安排合理,白天的工作时间就已经达到每日深度工作的极限了,那么在夜里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到深度工作。
2.拥抱无聊,克服分心:4个策略
忌不断分心,要不断专注
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并严格执行,通过减少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提升专注力。这一策略强调三个重点:
一是即使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网络和快速回复电子邮件,这个策略也适用。
二是不论怎么计划使用网络的时段,都必须保证在这些时段外彻底屏蔽网络。
三是在工作外也按计划使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专注训练的效果。
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西奥多·罗斯福就读哈佛期间,兴趣广泛,同时研究自然学,而且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大一时就出版了第一本书,被称为“美国最博学的青年自然学者之一”。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他处理学业的独特方式: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半这段时间,他预留出时间背诵、上课、锻炼和吃午饭,余下的时间则全部用于专注其它学习。
这一策略启发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时地像罗斯福一样发起冲锋,以高强度工作,高效利用时间,实现专注力的高度集中。
有成果的冥想
利用本可能被浪费的时间,如在走路、慢跑、开车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难题上,实现有成果的冥想。有效执行这一策略,有两个建议:
一是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它们会阻碍冥想成果,所以必须警惕和提醒自己。
二是组织你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需要一定的架构。作者建议首先仔细考察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变量。比如你在试图解决一个数学证明,它的相关变量可能是假设或前提。通过考虑相关变量,明确下一步问题,为自己的注意力指明方向。
记住一副牌
人的大脑不适合记忆抽象信息,而擅长记住场景。美国记忆力冠军罗恩·怀特的记牌窍门,就是基于这一见解而获得。这一窍门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一:穿行家里的5个房间,记住每个房间看到的10件物品,再加上院子里的2件,凑齐52个。
步骤二:将52张牌中的每一张与一个难忘的人或东西相对应。为方便起先,给每一张安排一个有逻辑联想的形象。
步骤三:在脑海中穿行每个房间,把遇到的每一件物品与难忘的人或东西,以及某张牌对应起来。连续多走几次,以便铭记脑中。
作者强调这一策略的关键是: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提高专注力。
3.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3个策略
采用关键少数法则
关键少数法则,是指在许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这提醒我们最重要的20%的活动做出了大部分的贡献。也就是说,将时间花在高影响力的活动上,才能最大限度达成目标。这一策略包括两步:
第一步:明确职业和私人生活中的高层次目标。
第二步:以高层次目标为准绳,思考当前使用的网络工具,评估它对达成该目标是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还是无影响。
而决断标准是:只有你认为一种工具会带来积极影响,并且这些积极影响大于消积影响时,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
戒掉社交媒体
尝试30天不使用社交媒体服务,不用主动告诉他人这个消息,也不用删除这些服务。经过30天的网络孤立,针对当前戒掉的每一个服务,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如果一直用这种服务,过去30天会过得更好吗?第二,人们是否关心我有没有在用这种服务?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否”,那么永久戒掉这项服务,如果答案是“是”,则重新启用。如果答案不肯定或模糊,则自行决定是否重新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多数人在社交媒体中刷存在感的做法,让他们草率地将时间和精力碎片化。社交媒体只是产品,它们可能会有趣,但对我们的人生目标无足轻重,而且它们是我们完成深度工作的巨大阻碍。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把每个无聊的时刻(如排队5分钟,餐厅等朋友)都用来浏览智能手机,那么大脑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这将导致我们不能胜任深度工作。
在空闲时,如果没有给自己安排特定的任务,网络是一种极具诱惑的选择。如果你想抵御诱惑,就得给大脑找些高质量的活动代替,如读书、运动、与益友面对面交流等等。这样能避免分心,保持专注的能力,也让我们活得更充实。
4.砍掉浮浅工作:5个策略
做好一天的计划
这一策略重在使人们认识到,深度工作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的时间。作者建议:为本策略准备一本笔记本,提前规划好每个工作日的工作安排。但需要注意:允许日程中有突发改变,甚至可以主动寻求改变。
具有综合计划能力和愿意修改自己计划的人,相比没有任何规划的人,将享有更多的创造性洞见。
定量分析每项活动的深度
这一策略,要求我们明确每个工作任务的深浅度,以便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深度工作。评估工作深浅度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需要大量专业技能的工作,极有可能是深度工作。它既有更多的价值回报,又可以锻炼能力。二是,比如让大学生能够很快上手、不会提高专业技能的工作,大多是浮浅工作。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
设置浮浅工作时间,并将它控制在这个预算范围内。对于大多数非入门级知识工作岗位,浮浅工作预算通常在工作时间的30%~50%之间。
如果自己是老板,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你“繁忙”的日程中,只有少部分时间真正产出价值。
如果自己是员工,应该和老板谈论这个问题。这样做是为了,使你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更合理地拒绝某项任务或减少浮浅工作量。
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除极个别例外,作者不在5点半后发电子邮件。一般来说,电子邮件和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作者不在5点半后工作。他把这种坚持叫做固定日程生产力,即确定一个工作目标,并设置工作时间上限,达到时间上限时则停止工作,而在工作时则专注于有生产效率的深度工作。固定日程生产力能获得成果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采用固定日程生产力的方法,让人在做选择时有所侧重。这样能促使我们严格缩减浮浅工作,保持深度,在解放了时间的同时,保证创造的价值也不会减少。
二是,因为时间有限,才能更谨慎地思考个人的组织习惯。这使得我们产出的价值,高于花费长时间但日程安排混乱的人。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掌握电子通讯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的控制权,有三个技巧:
第一,让发电子邮件的人做更多工作。如作者使用“发件人过滤器”的方法:如果有人要联系他,可以在网站上找到一个特殊情况专用电子邮件地址,同时会附带“不要对收到回复报太大期望”的信息。
第二,自己在收发电子邮件时做更多工作。如作者运用“流程导向”的方法,即梳理收到邮件的信息指向哪一个项目,成功完成项目接下来要做什么?
在回复邮件前,多花些时间理清当前处于哪个步骤,然后强调接下来的步骤。这样可以减少收到的邮件数量和漫无目的的思维混乱。
第三,不要回复。在你职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这一技巧可参考以下三条规则,区分哪些信息不需要回复:
其一,邮件内容含混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很难给一个合理的回复。
其二,你对这个问题或者提议不感兴趣。
其三,如果回复,不会有好结果;如果不回复,也不会有好结果。
结语
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说: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深度的生活并非你必须要这么做,
而是如果你想拥有更富效率和更有意义的人生,
你就得跨过舒适区和恐惧,
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资料预览图: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