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破从众效应

分享者:admin146

【理性】破从众效应——更多资源,课程更新在

资源,名师讲座课程简介:

【理性】破从众效应

【给思想洗澡】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建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外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扩大了而已。理性帮我们打破了感性的认知禁闭,但同时也把我们禁锢在理性的牢笼当中。凯恩斯说过: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自己的认知边界里面。困难不在于接受新观念,而在于摆脱旧观念,摆脱旧观念比接受新观念难得多。《清教徒的礼物》中:当足够的人相信一种思想,一旦一个思想变成常识的时候,这个思想就控制了我们,不是我们拥有了思想,而是思想占有了我们。笛卡尔认为,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应该彻底的对自己的全部见解进行一次大扫除。我们应该保持普遍怀疑的方法论:绝不承认任何事情为真,除非我明明白白知道它确实为真。目标是找到那个对的基本信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认知大厦。不破不立,先破后立。

【破客观真理】

我们把群体信念,错误的当做绝对正确的客观性真理,而我们不自知,从而把我们禁锢在这样的一个认知边界里。对于人而言,根本没有独立于我们主观信念之外的客观事实。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是人类感官认知世界的5个通道(眼耳鼻舌身)。我们的感官在认知外界事物的时候一定会扭曲外物,就比如人类会把光的波长扭曲为颜色,人类在感知外界后通过大脑中的模型进行对比得出的结果只是大脑中模型的而已,这个模型仅仅是人类对外物的简化构建的一个模型而已。真实的世界,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声音,是人类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扭曲了这个世界而已。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天下无心外之理。无论你看什么物看什么理,都有自己的那个主观的心印在之上。所谓的客观世界,只是经过人类大脑经过简化和扭曲了的认知而已,因此我们永远不能认知世界的真相。客观这个词从来是不成立的,所谓客一旦被观,就不再是客了。所谓真理也并不存在,真一旦被理化,就不是真实的那个真了。

【破从众效应】

我们的信念有直接经验事实证据的其实少的惊人,大多数信念(甚至全部信念)我们相信它们,是因为它们跟我们所在的群体信念体系连贯一致。所谓真理,就是群体共识。从众效应是扭曲我们认知的罪魁祸首之一。罗素曾说:很多人宁可死,也不愿意独立思考。

【反共识】

在从众效应教训中,挑出一个行事准则,那就是学会在他人犯错的时候反过来做。这个世界的问题,不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是傻子们坚信不疑。我们要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任何思想,当它固定在那里不流动了,它静止固定在那里,最后他会给你带来戕害的意义要大于它对你的维护生存的效益。贝索斯曾说:如果你想要创新,你必须愿意长时间被误解,你必须采取一个非共识但正确的观点,才能打败对手。巴菲特曾说: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反共识的背后是一种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的第一特征是独立思考,怀疑一切,没有批判性精神就没有创新精神。另外,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暂时的正确。所谓的真理在所谓正确的的阶段一定是满足自冾,他恰,续冾三个条件。

在理性思维的障碍中,最深入骨髓的、难以破除的,是从众效应。而打破从众效应的关键,在于破除群体信念。

理性思维并非完美

认知升级有四个层次,依次是感性思维、理性思维、逻辑、哲学。第一次升级,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我们给出了一个工具,叫多元思维模型,用这样一个模型去打破感性经验的边界。

但是,理性思维是不是就没有缺陷呢?

答案是否定的。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正因为人类的大脑有结构性的缺陷,所以我们的理性思维也有结构性的缺陷。人工智能AlphaGo的例子可以充分的说明这一点,它大比分战胜了著名围棋选手柯杰,依靠的是巨大的存储量——把成千上万个柯杰这种级别的棋手的棋路都记下来。人类不可能有这样的记忆力,当然没有人能战胜AlphaGo。

但是,这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好比是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子比拼脑力,成年人会获胜,但是他们在脑容量、脑结构上没有本质区别。

最可怕的是完败AlphaGo的那个人工智能——AlphaGo Zero。它的模式不是记忆所有的棋路,而是把围棋的规则告诉它之后,它通过自己和自己比赛,产生一些棋路的定式出来。换句话说,它不记忆定式,而是自己开发定式。仅仅几个月之后,它就能够100:0战胜AlphaGo了。

上边这个例子,是人类思维存在缺陷的最好的证明,全人类最好的思维加起来,一样还是被禁锢在一个黑盒子里。AlphaGo Zero不存在这种先天性的禁闭,所以它走出来的棋路比人类集体思维走出来的还好。

人类的思维是有问题的,这种问题在于你运用思维模型对外界信息的扭曲。当你用眼睛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时,你说眼见为实,然后用你这个先天的思维结构来整理所有这些经验信息,形成知识和判断。但问题在于,你不知道这是一个扭曲的结论,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你会说别人都是错的,自己才是对的,这个问题才是最严重的。

一切人类的争论乃至战争,本质上就是因为各自的思维模型对外界的扭曲是不一样的,而你却偏执地认为,我看到的,我想到的就是真理。因此从大尺度来讲,我们的理性障碍比感性障碍造成的威胁更大。

斯坦诺维奇有一本书叫《超越智商》。这本书开篇就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有两条原因最为重要:

第一,大家用比较浅的思维模型来看待世界;

第二,你的思维模型被污染了。这里边第二条更加有毒害性,试想一下,如果你分析问题、看待世界的思维模型是有毒的、被污染的,你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吗?

在理性思维的障碍中,最深入骨髓的、不可破除的,是从众效应。从众效应就是个体为了和周围的群体保持一致,进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判断和行动的现象。在《世界观》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信念是有事实、有证据来支撑的,但实际情况中事实和证据少的惊人。我们大多数信念,你之所以相信它,仅仅是因为你周围的人相信它而已。

这段话读起来可能让你不舒服,每个人都会自诩为独立思考者,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那些所谓独立思考形成的信念,绝大多数在你小时候就被你的父母、老师教育而成了,你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有证据支撑的信念几乎没有。

回到生活中,你扪心自问,如果你周围大多数人相信的道理,你是否也会觉得一定是对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想,不可能只有我对了而他们都错了啊!如果你一再坚持和群体不一样的看法,就会被周围的人压制下去:难道大家都不如你吗?难道你比专家还懂吗?为什么就你不合群?

从众效应是如何产生的?这要回到我们祖先所在的丛林时代说起。在那个时候,人类是非常弱小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就必须要形成群体,只有群体聚集在一起,才能够提供个体所需的安全感。直到现在,虽然人类已经不用再面对自然环境的威胁,但是这种安全感的需求却被保留下来了。在当代这会,由安全感需求而产生的从众效应带来了种种恶果,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P2P等庞氏骗局。

早在1997年,有个叫阿尔巴尼亚的国家经济崩溃,陷入动乱,竟是源于一场庞氏骗局。每个月利息回报30%,全国50%的成年人卷入这场骗局中去,越来越多的人去做这件事,就有更多的人相信它的真实性,最后整个国家50%的资金投入到了庞氏骗局里,而5家最大的诈骗公司只有4900万美元的资产,产生的债务却相当于GDP的两倍。

反观国内,一样发生过类似的诈骗事件。之前的e租宝,总投资人数90万,钱宝注册用户超2亿,总成交500多亿。那些被骗走财产的投资者,你去问他为什么,他们多半的说法是因为朋友投了,所以自己也投了。归根结底,他们认为如果别人做,大多数人都在做,那就是对的,典型的从众效应。

《思维简史》里边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真理,绝大多数人相信的就叫真理。从众效应像一个黑洞一样,你无法逃逸,这个黑洞的中心是群体信念,这种信念越多,吸引来的人也就越多,然后继续强化这个群体信念。最后它就如同黑洞一般,用一种所谓理性的信念,把大家陷入到一种非理性的癫狂中去。

尤其是在中国,我们中国人更喜欢抱团,喜欢相信集体的信念,但是如果不破除从众效应,这对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害的。想象一下,如果大多数人陷入到了从众效应里,而你能够从众跳脱出来,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思考,这不就是你创新的切入点吗?

从众效应:智力和安全感,你选哪一个?

群体的三个陷阱

如果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从众效应,这个学科叫群体心理学。它研究的是当大多数个体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产生的心理,这跟个体独处的时候产生的心理是不同的。在《乌合之众》这本书里,作者关于群体心理学给出了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结论。

1.群体无智慧

我们认为的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是作者却给了相反的观点——群体无智慧。一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智力就会大大的下降。什么叫群体的一员?就是没有独自的身份、没有独立性,此时群体的信念就成为了个体的信念,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你的智力会大大下降。

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绝大多数人构成愚昧的群体”。我们会说整个世界会比伏尔泰一个人聪明,但事实很可能是反过来的:伏尔泰一个人比整个世界更智慧。这就是之前我们讲的安全感的问题,人一旦到了群体当中,就会降低自己的是非判断,换句话说,就是用智力去换安全感。一旦你和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样,就会被群体驱逐,此时你会隐藏自己的智慧,融入到群体中去。

2.群体无逻辑

为什么人到中年以后,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独立思考越来越多,你会变得越来越孤独,而且,你会越来越享受这种孤独。此处的孤独不是孤单,当你懂得越多,更加会思考,你就不会选择回到群体中去,因为群体无智慧,群体也没有逻辑,群体不会推理。在斯坦诺维奇的《这才是心理学》中,作者说,一个具体的事件,就可以完全击败抽象的概率统计,但是概率才是我们做事的客观依据啊。

比如,有足够的数据证明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有人说不对,隔壁的老王每天3包烟,活到了85岁。此时听众们就会觉得讲概率的人是胡说八道。一个鲜活的具体事件往往会打败概率,因此演说家靠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演讲中的数字是没有力量的,有力量的是一个个的故事。

3.群体无意识

在群体当中,个体不再是原来的谦恭的自己,而会变成一个不再有独立思想的傀儡。群体最渴望的不是自由,而是盲从。这是因为几十万年前的丛林中,你去哪里狩猎、躲避动物,需要有人站出来带着你往前走,这种思维模式就留在的你的脑子里,至于为什么是他带领你,这就不是你关心的事了。

单独一个个体做坏事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这是违法的,但是当群体则不然,人们会认为群体就是道德,群体就是法律,此时他们会暴露出不受约束的那一面:残忍、偏执和狂热。

去过日本这个国家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第一次进入这个国家,你所感受到的和我们印象中日本在二战的暴虐形象很不相符,现在的日本人,每个人都是说话很小声,有礼貌,非常谦和。是什么让个体表现如此温良谦恭的日本人成为了战争中残暴的野兽呢?不是人变了,而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变了,是群体中那个根基性的东西变了。

从众效应:智力和安全感,你选哪一个?

克服从众效应关键是打破群体信念

什么叫真理?在《世界观》中,作者提出了真理的两种标准,第一种叫真理符合论,第二种叫真理连贯论。

这两种标准,哪一种可以得出关于真理的真相呢?

首先是真理符合论,它的意思是判断某一个信念是否和客观事实一致,如果一致就是真理。这句话是绝大多数人的真理观,但是我们之前分析过,根本没有脱离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事实,所以我们说的客观事实,都是主观信念。当你用一个信念来比较客观事实的时候,本质上还是在用另一个信念来比较信念。

因此,大部分人都认可的真理符合论,其实在定义上就不成立,根本不存在独立的、可以用来做判断标准的客观事实,你所说的客观事实其实是已经被主观信念覆盖于其上的客观事实。

其次是第二种方式叫真理连贯论。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想判断某一个信念是否为真理,就看这个信念和周围群体的信念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就是真理。或许你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但这就是事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就是以群体信念作为一个标杆,来判断一个信念是否为真的。

所以,从众效应的隐含假设,就是我们所推断出来的群体信念。换句话说,制约我们想法的那个隐含假设,就是群体信念,这也是我们打破从众效应的关键点。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 大小:4.44 MB
  • 时间:2022-02-28 10:12:31
  • 类型:学习资源
  • 等级:
  • 价格:5 点数
  • 微信:LDH701026